首页 >> 健康饮食 >> 吃什么 >> 正文

春季容易吃中毒的食物

来源:网络 时间:2010-2-24 13:55:00 点击:-
随着春季天气渐渐转暖,又开始进入了食物中毒高发阶段。市民在春季更应该注意饮食安全,防范因饮食不慎而中毒。专家提醒,春季日常膳食中以下食品易引发食物中毒,应当引起重视。


  一、霉变甘蔗。民谚说得好:“清明蔗,毒过蛇”。正常甘蔗的横切面是白色、无味的,受到真菌污染而发霉变质后甘蔗质地较软,外皮无光泽,颜色较深,有酒糟或酸霉等异味,且截面呈浅黄色、浅褐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霉点。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2至8小时即发病,最初症状为呕吐、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进而出现眼球偏侧凝视、复视、阵发性抽搐,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病死率高,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措施。


  霉变甘蔗中毒的发病高峰期为每年年初,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立即对食用霉变甘蔗中毒的病人进行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送医院救治。还要提醒市民,少数不法商贩会将霉变甘蔗再加上一些色素榨成果汁卖,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因此市民在购买甘蔗汁时应挑选新鲜甘蔗,确认未发生霉变后当场交给商贩现榨。


  二、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和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颜色过深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中毒者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并伴有头痛、乏力、胸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烦燥不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此外,亚硝酸盐也是癌症的诱因之一。


  三、发芽的马铃薯。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马铃薯营养丰富,但未成熟马铃薯和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中毒患者有咽喉部瘙痒、烧灼,上腹部烧灼、发热或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春季生芽的马铃薯较多,发芽多、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适量醋,烧熟、煮透再食用,也可烹调前用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可加少量醋,有助于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市民购买时要适量,土豆保存要得当,防止发芽。


  四、四季豆。俗称刀豆、芸豆。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吃后半小时到5小时便会发病,先是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发热等症状。一般入院治疗一两天便可痊愈,鲜见死亡者。避免四季豆中毒其实很简单,只要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直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市民在外用餐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上桌的四季豆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豆腥味等异味时,方可放心食用。


  五、河豚鱼。河豚鱼有很强的河豚毒素,食用后20分钟就可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刺痛,相继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伴有肢体麻痹、呼吸麻痹等症状,死亡率达60%以上。河豚鱼在产卵季节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危险期。河豚鱼的毒素含量高且非常稳定,一般加热烧煮不能解毒,严重的在中毒后两三个小时内就会导致死亡,提醒市民不要因为一时的嘴馋而带来麻烦。


  六、冷冻海产品。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上季冻存下来的,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而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七、野蘑菇。每年春季,毒蘑菇生长旺盛,是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采食野蘑菇中毒甚至丧命。我国已知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其中毒蘑菇达190多种。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毒蘑菇中毒临床症状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型、脏器损伤型和日光皮炎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