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主张摄食滋养身体,用食物防治疾病。“医”与“食”是分不开的,我国民间也素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辨证施食”是中医学食疗和药膳的主要原则之一。经过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再确定食疗及药膳方。
(一)药膳的定义
药膳是依据辨证论治,辨体施食的原则,以中药和食物合理组成的饮食,既有食物的美味,又有药物治疗的功效,具有药食兼备、食藉药力、药助食威,药效相得益彰的特点。
(二)常见病证治疗药膳
1.高热 感染高热、口渴、烦躁、神昏、尿少等,可用银花茶、西瓜饮等药膳。
2.眩晕 偏头痛、高血压、目赤肿痛、头痛、乏力、烦闷失眠等,可用菊花饮、桑杏饮、菊槐绿茶饮、双耳汤等药膳。
3.头痛 头昏、失眠、虚弱、记忆力差等,可用天麻猪脑羹药膳。
4.心痛 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可用参芪精、归参炖母鸡、丹参酒、红花酒等药膳。
5.胃痛 胃脘冷痛、呕吐清水、腹胀腹泻等,可用药膳如大麦汤、鲫鱼羹、丁香鸭、砂仁肚条等药膳。
6.腹痛腹冷痛、腹胀腹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药膳如土豆密膏、土豆汁、丁香鸭等药膳。
7.腹胀 胃痛、腹胀、呕吐食少、腹泻便溏等,可用大麦汤、鲫鱼羹、丁香鸭、糖渍桔皮、糖菊饼、萝卜丝饼等药膳。
8.健脾益气 常用药膳有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饼包子、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可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贫血、自细胞减少症等疾病,改善精神困倦、四脚软弱、气短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腹胀痛、便溏腹泻等症状。
9.开胃健脾 常用药膳有萝卜丝饼、山楂肉干、羊肉萝卜汤、砂仁鲫鱼汤等,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佳、食后腹胀、积食腹泻等病症。
10.健脾利尿 常用药膳有烩鳝丝、赤豆鲤鱼、红杞活鱼、芪烧活鱼、木瓜汤等,可用于慢性肾炎、肝硬变、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下肢或全身水肿等症状。
11.养心安神 常用药膳有玉竹心子、桂圆淮山药糕、枣仁粥、百合粥、藕丝粥、冰糖莲子、当归炖猪心等,可用于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疾病,改善心律不齐、心慌、贫血、胸闷、气短等症状。
12.滋补肾阴 常用药膳有双耳汤、红杞蒸鸡、枸杞肉丝、红烧龟肉、玫瑰枣糕、葱烧海参等,可用于肺结核、慢性肝炎、动脉硬化、红斑狼疮、糖尿病、癌症等,改善耳鸣目眩、牙齿松动、手脚发热、盗汗、腰膝疼痛、夜梦遗精、性欲亢进、咽干、颧红唇赤等症状。
13.温补肾阳 常用药膳有双鞭壮阳汤、龙马童子鸡、红烧鹿肉、枸杞羊肾粥、冬虫夏草炖黄雀、韭菜炒鲜虾、肉苁蓉炖羊肾等,可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神经性耳聋等疾病,改善畏寒、夜尿多、性欲减退、阳痿、早泄、不孕等症状。
14.补气 常用药膳有人参汤圆、参芪烧活鱼、参芪精、人参莲肉汤、黄芪汽锅鸡、人参粥、鹌鹑肉片、芪杞炖乳鸽等,用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冠心病、糖尿病、各种贫血、肿瘤等疾病,可改善四肢软弱无力、腹部虚胀、喘气、盗汗、大便溏泻、脱肛、食欲不振等症状。
15.补血 常用药膳有归芪蒸鸡、蜜饯枣龙眼、归参炖母鸡、地黄鸡、菠菜粥、何首乌煨鸡等,用于各种贫血、血液病、癌症及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可改善头昏目眩、心悸怔忡、疲倦无力、手足发麻等症状。
- 上一篇: 维E的食物来源及禁忌
- 下一篇: 小儿发热的饮食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