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饮食 >> 吃什么 >> 正文

束学山:“无所不在”的三聚氰胺打哪来?

来源:网络 时间:2008-11-13 15:14:00 点击:-

 进入食品的三聚氰胺的源头在哪里?发出这样的追问,实属无奈,公众还没有从毒牛奶惊慌之中恢复过来,鸡蛋里又被检出含三聚氰胺。

  【新民网评】进入食品的三聚氰胺的源头在哪里?发出这样的追问,实属无奈,公众还没有从毒牛奶惊慌之中恢复过来,鸡蛋里又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公众有理由担心: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到底还有多少被添加了三聚氰胺?牛奶、鸡蛋之后还有什么?食品中除了像三聚氰胺这样的有毒物质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化学添加剂?鸡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猪饲料、鱼饲料中含有什么?人们有理由追问:工商、质检部门能不能顺着毒牛奶、毒鸡蛋的方向追查三聚氰胺的源头到底在哪里?能不能对中国食品业进行一场全面清查,来一场绿色革命?而不是按了葫芦又起瓢,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让中国人生活在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之中。

  探寻三聚氰胺的源头有助于根治这个食品幽灵,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法再在“潜规则”掩盖下生存。笔者认为,追查这个源头可以通过两条路径,一条是食品生产流通渠道,一条是科研渠道。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是公开的“行业秘密”,是业内“潜规则”。早在五年前,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就开始从水产养殖行业向畜禽养殖等行业蔓延。令人惊愕的是,加入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居然是来自于化工厂的废渣。广东饲料行业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摇身一变,就成为假蛋白添加剂“蛋白精”。

  《南方日报》的报道,给三聚氰胺绘制了一张清晰的贸易流程图:化工企业生产的三聚氰胺废渣——生产供应商的蛋白精——中间贸易商——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户),形成一条严密的潜规则生产体系。这背后的动力则是巨大的利润。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的出厂价格600-800元/吨,包装成“蛋白精”后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最高时可以达到4000元/吨。从工业生产废品到农业生产的假原料,三聚氰胺废渣身价暴涨5倍。

  但这还不是进入食品的三聚氰胺的真正源头。人们还有必要问一问,三聚氰胺废渣是怎么变成蛋白精的?究竟是谁发明、推广了把三聚氰胺放到饲料里冒充蛋白质的方法?要知道,没有一定的生物、化学技术的科研人员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官方打假方式不同,网友更是以刨根问底的姿态直逼真相。近日,网上爆出“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并推广的》、《添加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怀疑中科院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研制的“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就是三聚氰胺。另一位武汉知名的生物技术专家也因曾研制蛋白精而受到网友的质疑。虽然,两位专家均否认自己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了三聚氰胺(《南方都市报》2008-10-30)。但南方都市报更是以“三聚氰胺蛋白精,中科院教授干的?”为标题,对此进行诘问。在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科学检测的前提下,我们无法判断哪些科研人员和单位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扮演着相关角色,但是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取证。按常识,如果没有从科研到生产加工这个复杂流程的参与,三聚氰胺工业废渣转变成蛋白精饲料添加剂这样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是不可能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如果这种打着“高新科技开发”的招牌,研发出无良的、非法的产品的行为,还能获得高新科技发明证书,这无疑是对科技的良知和道德的嘲讽。

  三聚氰胺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在我们每天的餐桌上招摇过市,但,就是无一人主动站出来指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工商、质检没有站出来,企业、商家也没有站出来,甚至一些早就知道内幕的科研人员,也没有站出来。相关职能监管部门、科研人员和无良企业一样集体沉默了,在这样大面积集体失语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的左右,是法律法规的被悬置,被抛弃。

  进入食品的三聚氰胺的源头在哪里?公众需要相关部门追查并回答。(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束学山)

  农博网声明: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证实或赞成其描述。

相关内容: